近日,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4-2027)》,加快推动“健康陕西”建设,通过“管理提质+技术攻坚”双轮驱动,努力提高我省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打造西北医疗标杆省份。同时更好地服务广大会员和会员单位,陕西省医学会联合北京华通国康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了“百名秦医菁英培养计划”培训班。
6月12日至13日,首期“百名秦医菁英培养计划”—赴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研修学习,来自我省的院长、书记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 徐国斌致辞
6月12日,培训正式拉开了序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吕国才就浙大医院概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作为浙江大学创建的首家附属医院,浙大一院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精神内核,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过硬的医疗质量及鲜明的学科特色,医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连续多年在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进入A++序列。
教学部主任陈邵华围绕人工智能与医学教育融合展开讲解,详细阐述AI技术如何重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药事管理科主任卢晓阳从“管好药”到“用好药”视角,剖析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门诊部主任张冰凌分享门诊管理创新实践,介绍了门诊流程再造的具体措施,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医保办副主任羊炜霞深入解读DRG2.0分组方案,助力学员把握医保改革趋势与应对策略。
培训后,学员实地参观浙大一院国际保健中心及智能化管理场景,沉浸式体验:血样标本检测智能化、机动物流高效配送、耗材智能管理等创新模式;“一站式”就诊、MDT多学科线上会诊机制优化患者就医体验;轨道小车实现标本、药品及物资自动化运输,彰显医院智能化运营实力。
6月13日,学员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邵逸夫医院作为中国大陆首家通过JCI认证的医院,以独具特色的“邵逸夫模式”树立现代化医疗标杆:在全国率先推行门诊不输液、全院不加床的管理理念,有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与服务流程;历经31年发展,目前已形成6个院区的规模化布局,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质管办主任陈艺成以《医院质量与安全体系推动学科品牌建设》为主题,解析标准化管理如何赋能学科发展;财务科科长许剑红分享DRGs下医院运营策略,通过预算分组、点数系数考核、PDCA循环及业财融合机制,实现院科协同发展;护理部副主任潘红英结合“邵逸护理”实践模式,介绍卓越团队文化建设路径,重点阐述巴林特小组在医护心理健康支持、专业化发展中的创新应用;入院准备中心主任徐玉莲介绍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整合服务环节、简化流程,有效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与满意度;钱塘园区党委副书记王家铃围绕文化、服务、学科优势,讲解医院品牌塑造路径,助力提升医院社会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
下午,学员实地参观邵逸夫医院,在院史馆回溯20世纪80年代邵逸夫先生捐资建院历程,感受党建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综合门诊“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全生命周期业务办理;急救中心开放式环境、入院准备中心“当日检查+术前麻醉会诊”的集约化服务,彰显“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国际化、精细化、微创化、人性化、智慧化、产业化的管理特色,全方位展现现代化医院建设标杆成果。
此次培训内容充实,学员们通过理论授课与实地观摩,深入学习了浙大一院与邵逸夫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大家一致认为,由省医学会和北京华通国康公益基金会搭建的这一学习平台,规格高、质量优、师资力量雄厚。授课老师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他们通过现身说法,将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贴近实际,让学员们获益匪浅。通过此次学习,学员们不仅拓宽了管理思路,还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多院区运营、智能化管理、DRG应用以及智慧医疗等领域有了全新的认知。学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积极借鉴先进经验,结合陕西医疗实际情况,为推动陕西医疗事业迈向新高度、打造西北医疗高地不懈奋斗。同时,大家也希望省医学会今后多组织此类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活动,推出更多优质的人才培养项目,持续为陕西医疗人才梯队建设赋能,助力全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